《岁月静好》甘典江 作
学了三十多年的书法,我最爱的字帖,就是《圣教序》了。
事实上,三十年前,我就相遇过。那时,我还是一个中学生,横看竖瞅,始终窥不出介绍中的绝妙之处。我不敢怀疑,因为它是王羲之写的。准确地说,是唐代怀仁和尚所集的王羲之行书法帖。当时,他居于长安弘福寺,又是书圣后裔,得其家法。自然,唐太宗感于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取经的壮举,就应其之请,为其所译的《瑜伽师地论》亲自撰赐序文,同时,太子李治也作了《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》。最后,附上了玄奘法师翻译的佛典《心经》。
于此意义上,《圣教序》也就成了“三绝碑”:玄奘的事,皇帝的文,书圣的字。
那时,我看到有个同学临颜真卿的《多宝塔碑》。于是,我去新华书店找,只找到另一种唐楷,柳公权的《玄秘塔碑》,瘦劲坚硬,刀砍斧斫一般,很讨我喜欢。从此,照样练了起来,总是写不准写不像。到了高中,我又练行书,学沈尹默《世说新语选抄》和唐伯虎《落花诗册》。
就这样,我把这三本碑帖置于案前,一气临了十年。然而,我的字并未写好,甚至,一离开字帖,就不知怎么写字了。我大量购买碑帖,胡乱临习,又练了十多年,仍旧没有效果,连钢笔字都写得杂乱无章,简单不像一个学了多年的书法爱好者。我感到困惑,不知如何是好,路在哪里?
2013年,看电视“书画频道”,见到了张旭光老师的讲座,才知道,行书的入门范本,最佳者就是《圣教序》,而不是什么《兰亭集序》(水平极高,但墨迹神龙本的“小动作小细节”太多,易对初学者造成干扰误导)。事实上,《圣教序》的某些范字,就来自于《兰亭集序》,只是由于摹刻之后,弱化了其细节,也就化繁为简了,而其艺术魅力却并未减少,甚至,由于这种集字摹刻的“二度创作”,反而造成了新的王字风范,在某种意义上,现出了“大道至简”的美学,从而让后世学习王字者提供了简易入门的最佳捷径。
我大惊失色,竟走了三十年的弯路歧路,哀哉。现在,回头才是岸。我重新审视沈尹默和唐伯虎,果然,一个是骚首弄姿的俗气,一个是阴柔甜腻的积弱。而王字却是“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”,最能体现“中和之美”,要温润有温润,看雄强呈雄强,如云中游龙,变化莫测,如魏晋玄学,洞幽察微,如清泉泠石,格高调雅,又如山阴道上,美不胜收。
于是,我狂购《圣教序》,只要见到不同版本,不问价钱只管收藏。还用手机拍摄成像,甚至,把简本拆下随身携带,随时随地揣摩。同时,我也用《圣教序》来改造自己的钢笔字,包括抄教案和纸上写作,都力求运用《圣教序》的写法和风格。我发觉,书法史上的行书名家,鲜有不受此影响,学得最好的,应该是八大山人,他居然夸张强化了王字的某些欹侧特征,化方为圆,并形成自己的风格。明人王世贞称;“《圣教序》书法为百代模楷,备极八法之妙,真墨池之新象,兰亭之羽翼也。”我终于发现,《圣教序》就是一口深井,永远也汲不干。
从2013年12月到现在,我已整整研习了五年的《圣教序》,临习了若干遍,心追手摹,对于书法艺术终于有了真切的认识,树立起了正确的学书理念,下笔有由了。
今天,一气完整地临完,草成此文以志。
抄着古碑古岾,我纠结岁月装着静好。
夜深人静,我鄙视自己只敢在纸上撒野。
2018-11-15
谢谢天下朋友,为防止封号失联,请加上作者的个人号(甘典江2) Gandianjiang2
下面是我的艺术广告:闲来写幅丹青卖,不使人间造孽钱。有书画需求的,私信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