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
  • 默认栏目
  • (5)

写你千遍也厌倦——临《圣教序》

《岁月静好》甘典江 作学了三十多年的书法,我最爱的字帖,就是《圣教序》了。事实上,三十年前,我就相遇过。那时,我还是一个中学生,横看竖瞅,始终窥不出介绍中的绝妙之处。我不敢怀疑,因为它是王羲之写的。准确地说,是唐代怀仁和尚所集的王羲之行书法帖。当时,他居于长安弘福寺,又是书圣后裔,得其家法。自然,唐太宗感于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取经的壮举,就应其之请,为其所译的《瑜伽师地论》亲自撰赐序文,同时,太子李治...

  • 1162
  • 0
  • 26
  • 0
2018.11.15 16:10

甘典江 | 回家的艾草

在某种意义上,农历中的24节气,不是被虫声和鸟语所唤醒,就是被草木标示出来。“清明插柳,端午悬艾”。这句谚语提示:柳树发芽之后,艾草也就紧随其后,要去拜访民间了。我敬畏汉字,以为这个世界的一切表象和秘密,都可以对应到相应的汉字上。比如,这颗“艾”字,字从艹,从乂(ài),乂亦声。“乂”意为“治理,安定”,“艹”与“乂”联合起来表示“一种用于治疗并使人安定的草本植物”。其实,“艾”,就是一种野草,一种菊科野蒿。从这里出...

  • 519
  • 0
  • 13
  • 0
2018.06.16 16:29

甘典江 | 每一粒米,都是无辜的

《鸟类的平民》甘典江 作甘典江 | 每一粒米,都是无辜的——读《卖米》刚刚有空,我读了微信圈汹涌传播的散文《卖米》作者叫“飞花”,北大才女,出身湖南乡村贫困家庭,本文内容即是对生活的一页素描。后来,文章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。不幸的是,作者于2003年患病去世,仅仅活了24岁。此文打动了无数的人,看得我也悲戚心酸,原因就在于它的巨大感染力量——以白描手法表达了中国农民沉重的生存现实。种粮食本已艰...

  • 1366
  • 0
  • 44
  • 0
2018.06.12 22:42

甘典江|当中国书画遇上太师椅(艺术乱评系列)

1因为热爱书画艺术,经常有人好奇地问我:“你学的是什么专业?”我回答是汉语言文学。对方大惊:“那么,书画你又跟谁学的?”我讲老实话:“跟自己学的,自学的。”对方不解,以为我在开玩笑。2在某种程度上,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自学。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自学绝不等于“闭门造车”,必须关注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艺术家,赏析他们的作品,还要欣赏大自然,并且敞开自己的心灵,以诚实的态度叩问追索。 杨晓阳作品3其实,我也希望能有一些...

  • 1923
  • 0
  • 27
  • 0
2018.02.03 19:34

甘典江|祭坛上的天使——卡米尔随想

在我眼中,能够与蒙娜丽莎媲美的脸型,大约只有卡米尔了。追溯一下,卡米尔的出处,应是一座著名的大理石雕像——《吻》,那个沉醉到爱情中的女主角儿。最早,我是在中学美术课本上见到的,二十年前。当时,我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,处于美的冲动时期。由此,我记住了作者的名字:罗丹,法国雕塑大师。前不久,我在地摊上买得一本《罗丹与女模特儿们的隐情》。初以为,是本艳情小说,细看内容提要,才知是册严肃的著作——关于罗丹的...

  • 1478
  • 0
  • 23
  • 0
2018.02.01 20:31

没有更多了